查询结果

ID 作者 题目 年代 体裁 内容
278687 吴激 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 七绝 江南春水碧于酒,客子往来船是家。忽见画图疑是梦,而今鞍马老风沙。
279119 施宜生 题平沙落雁 - 江南江北八九月,葭芦伐尽洲渚阔。欲下未下风悠扬,影落寒潭三两行。天涯是处有菰米,如何偏爱来潇湘?
279126 宇文虚中 题平辽碑 七律 十丈丰碑势倚空,风云犹忆下辽东。百年功业秦皇帝,一代文章太史公。石断云鳞秋雨后,苔封鳌背夕阳中。行人立马空惆怅,禾黍离离满故宫。
283699 刘汲 题西岩 七律 卜筑西岩最可人,青山为屋水为邻。身将隐矣文何用,人不知之味更真。自古交游少同志,到头声利不关身。清泉便当如渑洒,浇尽胸中累劫尘。
283700 刘汲 题西岩 五古 人爱名与利,我爱水与山。人乐纷而竞,我乐静而闲。所以西岩地,千古无人看。虽看亦不爱,虽赏亦不欢。欣然会予心,卜筑于其间。有石极峭屼,有泉极清寒。流觞与祓禊,终日堪盘桓。此乐为我设,信哉居之安。
284300 施宜生 题都亭驿 七绝 江梅的烁未全开,老倦无心上将台。人在江南望江北,断鸿声里送潮来。
287313 元好问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,遍池亭水阁,偏趁凉多。海榴初绽,朵朵簇红罗。乳燕雏莺弄语,有高柳鸣蟑相和。骤雨过,珍珠乱撒,打遍新荷。人生百年有几,念良辰美景,休放虚过。穷通前定,何用苦张罗。命友邀宾玩赏,对芳尊浅酌低歌。且酩酊,任他两轮日月,来往如梭。注释[写作背景]元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九云:“[小圣乐]乃小石调曲,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,而名姬多歌之,俗以为‘骤打新荷’是也”。此曲调名本为“小圣乐”,或入双调、或入小石调。因为元好问之作“骤雨过,琼珠乱撒,打遍新荷”几句脍炙人口,故人们又称此曲为“骤雨打新荷”。本篇作于元初,正是作者失意之时,所以曲子在下半首就抒写了作者深深的苦闷。[注解]海榴:即石榴。糁:撒落。几:几许,此处指多长时间。穷通前定: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。命友:邀请朋友。芳尊:美酒。尊,即樽,酒杯。[译文]绿叶繁茂一片浓阴,池塘中布满水阁,这里最凉快。石榴花刚开,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。老燕携带着小燕,叽叽地说着话,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。骤雨刹时飞来,像珍珠一般乱洒,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。人生能有多长时间,想想那良辰美景,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。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,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。邀请宾客朋友玩赏,喝酒唱歌,暂且喝个酩酊大醉,任凭它日月轮转,来往像穿梭。
288988 元好问 鹧鸪天 只近浮名不近情,且看不饮更何成。三杯渐觉纷华远,一斗都浇块磊平。醒复醉,醉还醒,灵均樵悴可怜生。离骚读浑杀无味,好个诗家阮步兵!注释: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,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。当时,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,鼎镬馀生,栖迟零落,满腹悲愤,无以自吐,不得不借酒浇愁,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。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。词的上片四句,表述了两层意思。前两句以议论起笔,为一层,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,也未必有其成就 。“浮名”即虚名,多指功名荣禄。元好问在金亡前后 ,忧国忧民 ,悲愤填膺,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 ,乃尽弃“浮名”,沉湎面于醉乡 。其《饮酒诗》说 :“去古日已远,百伪无一真。独馀醉乡地,中有羲皇淳。圣教难为功,乃见酒力神。“《后饮酒》诗又说 :“酒中有胜地,名流所同归。人若不解饮,俗病从何医 ?”因而称酒为“天生至神物”。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 ,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:“三杯渐觉纷华远 ,一斗都浇块磊平。”“纷华”,指世俗红尘。词人说,三杯之后,便觉远离尘世。然后再用“一斗”句递进一层,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 。“块磊”,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、愁闷。词人说 ,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,全部“浇”入胸中,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 ,也就是说,在大醉之后,才能暂时忘忧,而求得解脱。词人就是要在这种“醒复醉,醉还醒”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 ,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。“灵均”以下三句,将屈原对比,就醉与醒,饮与不饮立意,从而将满腹悲愤,更转深一层。“灵均”即屈原; “ 憔悴 ”、“ 可怜 ”,暗扣上片“且看”句意。《楚辞·渔父 》说 ,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 ,形容枯槁 ”。但屈原却不去饮酒 ,仍是“ 众人皆醉我独醒”。以其独醒,悲愤太深,以致憔悴可怜。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,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 ,反而落得憔悴可怜,则略有薄责之意。因而对其《离骚》,尽管“读杀”,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。“浑无味”,并非真的指斥《离骚》无味,而是因其太清醒、太悲愤,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,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;而词人的目的,不是借《离骚》以寄悲愤 ,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,这个目的,是“读杀”《离骚》也不能达到的。“何以解忧 ?唯有杜康 !”所以只有饮酒了(像阮步兵那样 )。以“好个诗家”独赞阮步兵,显然,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,决然选中了后者,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。
289045 刘著 鹧鸪天 雪照山城玉指寒,一声羌管怨楼闲。江南几度梅花发,人在天涯鬓已斑。星点点,月团团,倒流河汉入杯盘。翰林风月三千首,寄与吴姬忍泪看。注释:刘著,原是北宋人,后由宋仕金,久居北国,词风清疏,别具一格。只可惜岁月无情,大浪淘沙,刘著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词作。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。上片写离别滋味 ,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。“雪照山城玉指寒,一声羌笛怨楼间。”山城当指南方某地 ,作者与情人分离之处 。“雪照”可见是冬日。“玉指寒”一语双关,既表天气之寒,又示分离的凄清寒意。“羌管”即竹笛。“一声羌管怨楼间”似以“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“化出,羌管悠悠,离愁满目。景是寒景 ,情是离情 ,景情切合 ,相映相辉 。“江南几度梅花发,人在天涯鬓已斑 。”羌笛幽怨 ,不禁使人回想江南梅花的花开花落,几度春秋。岁月无情染白主人公的青青双鬓。追忆往昔别离状,恍如就在眼前。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 ,思绪万千 ,大抒思念情怀。“星点点,月团团。倒流河汉入杯盘。”天涯霜月又今宵,星牵思绪,月照哀愁,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,倒流银汉方可罢休。“倒流银汉”意指饮尽银河,痛快淋漓,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。然而酒愁肠 ,化作相思泪,因而有“ 翰林风月三千首,寄与吴姬忍泪爱。”相思情牵,即使纵酒也难掩 ,因而又放笔疾书 ,倾诉满腔的愁怨,满腹的思情,满怀的视愿。千言万语难尽说,因而只好借助欧阳修《赠王安石》的成句,动用“翰林风月三千首”来表达了。朦胧间,词人好似看到情人吴姬翻阅着情词,泪眼模糊,心弦颤动的景象。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幡然心动呢?一首短短的小令,包含无限深情,传达如此的情意 ,长短句的语言艺术功能发挥得可称是淋漓尽致。周颐《蕙风词话》论金词云 :“金源人词作爽清疏,自成格调。”以词情看,言情之缠绵徘恻,又喻之豪宕真情,对后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也产生一定影响。
289586 蔡松年 鹧鸪天 秀樾横塘十里香,水花晚色静年芳。胭脂雪瘦薰沉水,翡翠盘高走夜光。山黛远,月波长。暮云秋影照潇湘。醉魂应逐凌波梦,分付西风此夜凉。注释: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时节,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 。月下荷塘,清虚骚雅,暗香袭人,天光云影间,山容水态貌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。全词运笔极有层次 。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, “秀樾横塘十里香,水花晚色静年芳。”“秀樾”指稀疏的树影,“水花”则是指水中的荷花。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,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。本句在用杜甫《曲江对雨》诗中“城上春云覆苑墙,江亭晚色静年芳”,荷塘美景不禁让人留连不舍。“胭脂雪瘦熏沉水,翡翠盘高走夜光。”这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,由远及近。写水中荷花,写花下荷叶。“胭脂雪”,苏有诗云“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脂雪 。”意红白相杂之色 。“沉水”即沉香,闺房熏用。“夜光”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。荷花飘香,水珠着色,不由使人向往如这般皎洁秀美的姑娘。这为上片。下片则立意颇新,拉开镜头。写水边群山,写荷上明月,山黛空濛,月波流转,倒蘸波间,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。“山黛远,月波长,暮云秋影蘸潇湘 。”黄庭坚有《西江月》,曰 :“远山横黛蘸秋波”似与此同情。不由使人觉之“山眉水目,顾盼含情”的女子袅袅出现。“醉魂应逐凌波梦,分付西风此夜凉 。”荷花又称为凌波仙子 ,语出曹植《洛神赋 》,“灼若芙蓉出绿波 ,”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,”故得名。面对荷花香艳,凉夜清风的美景,作者不由发概叹,良宵美景君应赏,别负青春美少年。这首赏荷词 ,词风清韵 ,如月下荷塘,清新雅舒,暗香袭人。赏荷而不仅见荷,天光云影,山容水态皆入眼帘,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 。遣词造句中 ,精挑细拣,“秀、静、瘦、远 ”字字含情。有人谓“ 莲体实肥,不宜言瘦”,(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)并尝易“腻”字 ,意虽同物,而词境界全无。
首页 前页 页次: 12/1210条/页 共120